違法信息舉報 客服熱線:400-118-7898
廣告
?
專接本欄目測試廣告

?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概論知識串講4

自考 責任編輯:訚星楚 2021-02-20

摘要:本系列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概論知識串講共計五篇文章,此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概論的第三章,供大家考前復習使用,祝大家考試順利!

第三章

1.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及其辯證關系

1、社會存在

(1)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條件的總和。

(2)社會存在包括自然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

(3)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

(4)生產方式則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主要容,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在根據和決定力量。

2、社會意識 :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是社會人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tài),包括一切政治、 法律思想和一切道德、、藝術、哲學和科學等多種意識形式。

(1)社會存在反映的不同層次來看,可以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2)社會意識的主體圍來看,可以分為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

(3)從對經濟基礎的不同關系來看,可以分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非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其他社會意識形式。

3.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和派生。

(2)社會意識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而實現的。

(4)正確而充分發(fā)揮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有賴于社會文化建設特別是先進文化的建設。

4. 社會意識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在反映社會存在的同時, 還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fā)展規(guī)律。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

第一, 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發(fā)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 社會意識發(fā)展同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三, 社會意識發(fā)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第四, 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第五,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意義

(1)正確解決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歷史觀革命性變革的基礎。

(2)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宣告唯心史觀的徹底破產。

2.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

經濟基礎: 是指由社會發(fā)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1. 經濟基礎的實質是社會發(fā)展階段上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質社會關系

2. 經濟基礎與經濟體制具有在聯系

上層建筑: 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

上層建筑由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政治組織等兩部分構成

意識形態(tài)又稱為觀念上層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和政治組織又稱為政治上層建筑

3. 辯證關系

(1)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首先,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筑的根源。其次,經濟基礎的性質和特征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和特征。再次,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著上層建筑的變化。

(2)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能動反作用任何上層建筑總是同自己的經濟基礎基本相適應的, 為其服務, 因而對它始終起著維護和鞏固的作用。當上層建筑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即對經濟基礎變革的要求相適應,就能夠對它們起著促進的作用; 否則, 就會起阻礙和破壞作用,甚至使社會經濟遭到崩潰。

4. 矛盾運動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不斷地產生而又解決,解決而又產生。 在這個矛盾運動過程中,貫串著一種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即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

5. 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的意義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分析社會,制定戰(zhàn)略策略、 方針和政策,以及改造社會的重要客觀依據。它也是我們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客觀依據。

6. 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的意義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分析社會,制定戰(zhàn)略策略、 方針和政策,以及改造社會的重要客觀依據。它也是我們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客觀依據。

3. 科學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

科學是由概念、判斷、推理、假說等構成的理性認識的邏輯體系,是理論化、 系統(tǒng)化了的關于事物規(guī)律的知識。技術是科學的轉化形態(tài),是用來為社會服務的各種物質手段、方式、方法,是工藝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規(guī)劃和勞動經驗的總和。

(一)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強大杠桿

馬克思: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

1. 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2. 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3. 促進思維方式的變革

(二)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

科學技術既能夠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以造福于人類; 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帶來消極后果

4. 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

1、社會歷史是由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構成的。

2、勞動是人的本質活動。

3、人的現實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5.人民群眾在創(chuàng)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從質上說,凡是順乎社會歷史潮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成為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推動力的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人們,都屬于人民群眾。 從量上說, 它是社會中的大多數人。

作用:

第一, 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社會歷史的力量,首先表現在他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作用的社會制約性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 并不是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

更多資料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知識集錦】

00159《高級財務會計》【知識集錦】

00184《市場營銷策劃》【知識集錦】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