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自考《課程與教學論》考試真題
摘要:以下為大家?guī)淼氖?017年4月自考《課程與教學論》考試,各位小伙伴們可以自行參考練習。
以下為大家?guī)淼氖?017年4月自《考課程與教學論》考試,各位小伙伴們可以自行參考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被認為是課程作為獨立研究領域誕生標志的著作是( )
A、《課程》 B、《課程編制的原理》 C、《怎樣編制課程》 D、《兒童與課程》
2、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查特斯 C、泰勒 D、泰羅
3、“實踐性課程”的開發(fā)方法是( )
A、觀察 B、審議 C、實踐 D、規(guī)定
4、從本質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層價值取向是( )
A、技術興趣 B、解放興趣 C、實踐興趣 D、價值興趣
5、在教育史上第一個倡導教學論的是德國教育家( )
A、夸美紐斯 B、盧梭 C、裴斯泰洛齊 D、拉特克
6、標志著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教學論確立的著作是( )
A、《大教學論》 B、《普通教育學》 C、《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D、《學記》
7、提出“教育性教學”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裴斯泰洛齊 C、赫爾巴特 D、羅杰斯
8、學習過“平行四邊形”概念的兒童,通過學習“菱形”這一概念,知道了“菱形是四邊形一樣長的平行四邊形”,這種學習是奧斯伯爾所提出的( )
A、尚未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總結學習
9、兒童生來就有好奇心,隨著后天經驗的增長,他們越是不斷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越是從中得到滿足,這是奧蘇伯爾所提出的( )
A、成功驅力 B、自我提高驅力 C、附屬驅力 D、認知驅力
10、下列屬于行為控制取向的教學設計模式是( )
A、加涅的教學設計模式 B、布魯納的教學設計模式
C、斯金納的程序教學設計模式 D、奧蘇伯爾的教學設計模式
11、斯金納提出的程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操作條件反應”和( )
A、“積極強化”B、“消極強化”C、“實物強化”D、“獎勵強化”
12、“學生將通過陳述而證明已掌握了五個逗號規(guī)則的知識,并能在逗號被刪除的句子中正確插入逗號?!边@種教學目標的表述屬于( )
A、行為目標 B、普遍性目標 C、生成性目標 D、表現性目標
13、課程開發(fā)以當代社會的需求為基點、強調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的優(yōu)先性,此種課程觀是( )
A、兒童中心課程 B、學科中心課程 C、社會中心課程 D、知識中心課程
14、教師向學生作出一定的活動、行動、態(tài)度以供學生效仿的教學方法是( )
A、呈示 B、示范 C、展示 D、口述
15、在現今,世界各國的教育實踐依然將其作為課程主要內容的是( )
A、兒童經驗 B、學科知識 C、社會經驗 D、兒童生活
16、以下不屬于課程要素的是( )
A、概念 B、目標 C、方法 D、價值觀
17、主張從兒童的鄉(xiāng)土周圍生活及其直觀范圍里去尋求知識的課程屬于( )
A、學科課程 B、經驗課程 C、分科課程 D、綜合課程
18、學生們可以從政治的、經濟的、地理的和歷史的角度探索英國與歐盟關系的問題,這種課程類型屬于( )
A、學科課程 B、經驗課程 C、分科課程 D、綜合課程
19、“伴隨具體內容的學習而形成的對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過程本身的情感、態(tài)度”,被稱為( )
A、主學習 B、副學習 C、附帶學習 D、相關學習
20、源于同步學習又回歸同步學習的是( )
A、能力分組 B、提示教學 C、分組學習 D、個別學習
21、當教師按原先的計劃來執(zhí)行課程變革的時候,課程實施是成功的。這種取向被視為( )
A、忠實取向 B、適應取向 C、創(chuàng)生取向 D、學生本位取向
22、下列關于帕里斯的課程變革的情景模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課程變革是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的組織程序
B、教師的課程實踐總是基于其對特殊情境的知覺而發(fā)生變化
C、教學是對所有人都共同的靜態(tài)的真理
D、教師是課程知識的接受者
23、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教養(yǎng)過程,而且還是一個教育過程。此處的“教育”指的是( )
A、知識教育 B、體育教育 C、道德教育 D、勞動教育
24、在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的視野中,教學設計的主體是( )
A、專家 B、教師 C、學生 D、教師和學生
25、被稱為“暗箱式評價”的是( )
A、效果評價 B、內在評價
C、內部人員評價 D、外部人員評價
26、以“判斷”作為評價本質的是( )
A、第一代評價 B、第二代評價 C、第三代評價 D、第四代評價
27、本質上受“解放理性”支配的課程評價取向是( )
A、目標取向的評價 B、過程取向的評價 C、主體取向的評價 D、行為取向的評價
28、課程研究的方法論的未來走勢是( )
A、量的研究占主導 B、質的研究占主導
C、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整合 D、理論研究占主導
29、下列關于中國課程教材改革走向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我國正探索一種“均權制”的課程管理體制
B、我國確立了“一綱多本”的課程改革方略
C、課程改革就是改教材
D、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要逐步與國際接軌
30、情境教學中,各種事件或問題是學生要完成的“真實性任務”,通過學生和教師對這些事件或問題的探究,建構出每一個主體對自己的意義。這種教學被稱為( )
A、隨機訪問教學 B、認知彈性教學 C、支架式教學 D、拋錨式教學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1、簡述學術中心課程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32、簡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內容。
33、簡述綜合課程的涵義及開發(fā)策略。
34、簡述課程實施與教學的關系。
35、簡述古巴和林肯提出的“第二代評價”的特點。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36、結合教育發(fā)展與改革實踐,試述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內涵發(fā)展的六大趨勢。
37、請結合實例說明隨機訪問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6分)
38、請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這門課程完全是無組織的,確實是這樣。在任何時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師本人都不知道課堂的下一刻會出現什么,會出現哪些討論課題,會提出哪些問題,會形成什么樣的個人需要、感情和情緒。是羅杰斯現實他自己造就了這樣一種無組織的自由氣氛——如同人們允許彼此為所欲為那般自由。他用一種友好的、輕松的方式與學生(大約25人)一起圍著一張大桌子坐下,并且說:如果我們表達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紹,那是令人高興的。接踵而來的是一陣緊張的寂靜,沒人說話。最后,為了打破這種沉默,一位學生羞怯地舉起手,發(fā)了言。又是一陣令人不快的安靜,然后,又有一位學生舉手。此后,舉手更多了。教師從沒有催促任何學生發(fā)言。??”
(1)材料體現的是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2)這種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嘗試對這種教學設計模式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5、ACBAD
6-10、ACBDC
11-15、AACBB
16-20、BBDCD
21-25、ABCDA
26-30、CCCCD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1、(1)“學術中心課程”是指以專門的學術領域為核心開發(fā)的課程。(2分)
(2)基本特征:學術性、(1分)專門性,(1分)結構性。(2分)
32、(1)學校應該試圖達到哪些教育目標?(或確定教育目標)(2分)
(2)怎樣選擇有助于達到教育目標的學習經驗?(或選擇學習經驗)(1分)
(3)怎樣為有效的教學而組織學習經驗。(或組織學習經驗)(1分)
(4)怎樣評價學習經驗的有效性。(或評價教育計劃)(2分)
33、綜合課程是有意識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知識觀和方法論去考察和探究一個中心主題或問題。(2分)
開發(fā)策略:
(1)確定作為綜合課程組織核心的主題、問題和概念的選擇標準。(1分)
(2)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要對綜合課程進行恰當規(guī)劃與合作。(1分)
(3)開發(fā)綜合性評估形式。(1分)
(4)建立單一學科知識與跨學科知識相結合的教師培訓計劃。(1分)
34、課程實施與教學相互區(qū)別又內在統(tǒng)一。(2分)
區(qū)別:課程實施與教學分屬于不同的研究領域。課程實施主要探討對課程變革計劃的實施成都、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課程變革計劃與實踐情境的相互適應機制、教師與學生創(chuàng)生課程的過程等。教學研究主要探討教師的“教授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及二者之間的互動機制。(2分)
聯系:課程實施內在地整合于教學,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和基本途徑;課程實施研究與教學研究具有內在的互補性。(2分)
35、(1)評價過程是將教育結果與預定的教育目標相對照的過程,是根據預定教育目標對教育結果進行客觀描述的過程。(2分)
(2)評價的關鍵是確定清晰的、可操作性的行為目標。(2分)
(3)評價不等于“考試”和“測驗”,盡管“考試”和“測驗”可以成為評價的一部分。(2分)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36、(1)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2分)
(2)從強調目標、計劃到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2分)
(3)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因素的整合。(2分)
(4)從只強調顯性課程到強調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并重。(2分)
(5)從強調實際課程到強調實際課程和“虛無課程”并重。(2分)
(6)從只強調學校課程到強調學校課程與校外課程并重。(2分)
37、(1)呈現情境:向學習者呈現與當前學習內容相關的情境。(2分)
(2)隨機訪問學習:向學習者呈現與當前所選內容的不同側面的特性相關聯的情境,引導學習者自主學習。(2分)
(3)思維發(fā)展訓練:教師引導學生發(fā)展“元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模型。(2分)
(4)協作學習:圍繞通過不同情境獲得的認知、建構的意義展開小組討論。(2分)
(5)效果評價:與問題解決過程融為一體的“場合驅動評價”。(2分)
(6)結合實例展開論述。(2分)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6分)
38、(1)羅杰斯創(chuàng)立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2分)
(2)基本特征是:首先,極大地依賴于個體成長、健康與適應的內驅力。(2分)其次,強調情感因素,強調教學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2分)再次,強調學生“此時此刻”情形,而不關心他過去的情感和經驗。(2分)最后,強調本身就能促進學生經驗生長的人際接觸和人際關系。(2分)
(3)評析:該模式把教學的目標看作是學生人格、自我的健全發(fā)展,把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上,把教學過程的本質規(guī)定為學生內在經驗的形成及生長,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些觀點對傳統(tǒng)教學是一個極大沖擊。(3分)另外,該模式的許多主張對反思教育問題都有積極意義,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都發(fā)生了重大營銷。當然,該模式也存在問題,比如它對人性的假設、對學習實質的認識帶有理想色彩,不可能像羅杰斯所期望的那樣解決教育的所有問題。(3分)
延伸閱讀
- 考前自救指南:希賽自考題庫快速提分
- 自考專屬刷題工具,刷題即提分!
- 最后9天,自考歷年真題應該怎么刷?
- 自考備考一站式服務:希賽自考題庫APP
- 0基礎逆襲秘籍:希賽全套自考學習包(含智能題庫)
- 避開備考誤區(qū)!用希賽自考APP快速提分!

自考微信公眾號

掃碼添加
自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