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四川省專升本語文試卷及答案(1),本套試卷是2018年四川省專升本語文試卷,有答案。
2018年四川省專升本語文試卷及答案(1)
2018年四川省專升本語文試卷及答案(1),本套試卷是2018年四川省專升本語文試卷,有答案。
一、單選題
1.先秦散文中富于浪漫色彩,文學(xué)性最強的是()
A.《論語》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2.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學(xué)說經(jīng)典是()
A.《論語》
B.《詩經(jīng)》
C.《大學(xué)》
D.《中庸》
3.“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出自盛唐詩人()的作品。
A.岑參
B.高適
C.王昌齡
D.辛棄疾
4.《不朽_我的宗教》的作者是()
A.魯迅
B.胡適
C.艾青
D.李
國文
5.先秦時期一部最代表儒家思想的語錄體散文人集是()
A.《論語》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6.下列著作屬于魯迅的散文集的是()
A.《吶喊》
B.《朝花夕拾》
C.《墳》
D.《野草》
7.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出自()
A.王粲《登樓賦》
B.王維《漢江臨泛》
C.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D.高適《燕歌行》
8.“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思想的提出者()
A.孟子
B.孔子
C.莊
子
D.韓非子
9.下列表述不屬于李煜風(fēng)格特點的是()
A.語言明白曉暢
B.形象鮮明生
動
C.情韻雋永深長
D.詞風(fēng)慷慨豪放
10.與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合稱為明代“后七子” 的是()
A.祝枝山
B.唐伯虎
C.宗臣
D.歸有光
11.對李清照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評價不正確的是()
A.善于塑造鮮明的形象
B.語言清麗動人
C.富有創(chuàng)造性
D.詞風(fēng)悲壯雄渾
12.通篇采用寓言形式的作品是()
A.《季氏將伐顓臾》
B.《寡人之于國也》
C.《秋水》
D.《諫逐客書》
13.“望洋興嘆”這個成語源自()
A.《秋水》
B.《寡人之于國也》
C.《陳情表》
D.《李將軍列傳》
14.下列屬于巴金的《愛情三部曲》的是()
A.《家》
B.《雨》
C.《春》
D.《秋》
15.先秦諸子中,激烈抨擊“竊鉤者諸,竊國者為諸侯”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16.莊子《秋水》的主旨是()
A.闡發(fā)為政以德的道理
B.闡發(fā)實行
王道的措施
C.闡明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
D.闡析人的認(rèn)識有限的哲理
17.李斯《諫逐客書》能夠說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A.排比對偶聯(lián)翩,行文氣勢充沛
B.論據(jù)充分,事實勝于雄辯
C.反復(fù)正反對比,
納客逐客利害昭彰
D.論證切中秦王急于統(tǒng)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18.《諫逐客書》的中心論點()
A.秦國依賴客卿才強起來
B.重物
輕人不是統(tǒng)一天下的正確方略
C.驅(qū)逐客卿必將造成秦國危亡
D.驅(qū)逐客卿是錯
誤的。
19.下列文章屬于奏章的是()
A.《諫逐客書》
B.《答李翊書》
C.《報劉一丈書》
D.《答司馬諫議書》
20.《諫逐客書》中“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采用的修辭手法 是()
A.比喻
B.排比
C.對偶
D.層遞
二、填空題
1._________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2.莊子和_________是道家說派的代表人。
3. 屈原是先秦時期的偉大詩人,其代表作_________ 表現(xiàn)了其進步的政治理 想、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剛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4. _________ 是我國第一部形式完整的編年體史書。
5. _________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稱為老莊。
6. _________ 是我國最早 的一部國別體史書。
7. _________是我國最早創(chuàng)作田園詩的詩人,其風(fēng)格平淡自然。
8. 蘇軾、蘇洵、_________,合稱三蘇。
9. 蘇軾因 “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 團練副使。其散文自然暢達,行云流水。其詞開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 艷詞藩籬,與_________并稱 “蘇辛”。
10. _________詞多以抗金為主旨,其上繼東坡、下開稼軒,在南宋初詞壇影響較 大。
三、詞語解釋題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2.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4.用代陶瓦,【比屋】皆然。
5.舉酒【屬】客。
6.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7.為從者之【淹】
8.彼實【構(gòu)】吾二君
9.【倦】于事
10.【約】車【治】裝
四、簡答題
1.簡評《秋水》主題思想。
2.《秋水》記敘了哪兩個人物的對話,本文主旨是什么?對今有何啟示?
3.《秋水》采用的論證方法?《秋水》中如何將抽象的哲理化為 具體形象的?